雖然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已經接近七千萬,但這個人群的生存狀況對於公眾來說,一直是鮮為人知。2001年7月,在網路上突然出現了一位匿名的艾滋病感染者時斷時續地向網友講述著他的痛悔、他的悲傷、他的抗爭。
今天的《新聞調查》將帶您走近這位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艾滋病感染者"的黎家明。
2001年7月,發表在網路上的一份長篇連載一時間成為各方面關注的焦點。這是一份題為《最後的宣戰》的艾滋病病人的手記,首發在一個叫"榕樹下"的文學網站上。網名為黎家明的作者稱,手記是他自己罹患艾滋病的真實紀錄。但黎家明多次拒絕和媒體見面,並隱瞞了真實身份。這令他和手記都顯得十分神秘,更由此引發種種爭議:有人就黎家明的感染方式展開道德的討論,有人懷疑黎家明是否真的存在,還有人則指責這純粹是網站的商業炒作。2002年5月,已經發表32篇,14萬多字,累計點擊率達400多萬次的手記公開出版。兩個月後,黎家明同意接受《新聞調查》的采訪。采訪前,《新聞調查》在北京市性病防治所以及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對黎家明的血樣進行了HIV抗體初篩和確證檢測,證實黎家明感染艾滋病。此外,節目尊重黎家明的要求,對他的圖像和聲音進行了技術處理。
一、“一腳跨進鬼門關”
記者:大概在一年以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給你打過電話。因為我從網上看到了你寫的文章,我想一個人他在面臨著命運這麼大的轉變的時候能寫下這麼冷靜的文字,我很想采訪你,但是當時你拒絕了我的采訪。為什麼事隔一年之後,你又願意坐在我的面前呢?
黎家明:我從來沒有面臨過這樣的事情。我特別害怕,就覺得我寧願不做這件事情,寧願不跟任何媒體接觸,都不能讓家人知道。隨著這些文字(發表),包括我現在做的這些事情以後,慢慢覺得自己比以前勇敢了,也比自己以前堅強一些了,但是勇敢只能到現在這個程度,不能再往前勇敢一步了。
記者:我想知道,我想聽你親口說,你是怎麼得上艾滋病的?
黎家明:和幾個同事一起加班,差不多忙了一個多月,很艱巨的一個任務,然後完成了之後挺高興的,然後就去喝酒。有一個同事,他可能會比較經常地去這種地方,像什麼夜總會,這樣的地方,他跟我說的時候,問我敢不敢去的時候,我知道是這樣的地方,我說:誰怕誰啊?!然後就去了。
黎家明在手記裡這樣描述了那個晚上:進門的時候,記得是很暗的燈光,帶著某種不幸的暗示,因為那一腳,我已經跨進了鬼門關。我記得她是興奮地引導著初次的我的身體。她的主動和酒精讓我瘋狂,醒來以後甚至不記得她有沒有給我安全套……
記者:這次行為之後,出現了什麼症狀讓你把你的這些症狀跟艾滋病聯系在一起?
黎家明:差不多過了有一個星期左右,胸口就會起了很多皮疹,紅紅的點點,然後一直發低燒,吃了自己買的一些藥來以後呢都沒有效果,完全控制不住,這時候我就上網去查一些資料,在所有的網站裡面,只要有關性病這方面的,都會有一條鏈接,叫艾滋病的症狀和診斷。我一直不敢打開它。
記者:是不敢還是不可能?
黎家明:覺得是不可能的。然後覺得這種病好像離我們很遠。
記者:在那個時候,你對艾滋病是個什麼樣的了解?
黎家明:什麼都不知道。
黎家明到醫院做了梅毒和HIV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不久後,網上的一篇關於一夜情引發艾滋病的文章讓本來已經平靜的黎家明又感到了不安。
黎家明: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好像突然被蛇咬了一口,或者被人用針刺了一下那種感覺,一下就勾起了我過去的種種的回憶。然後覺得,原來一次,也有可能會讓你自己得這種疾病的。那時候就特別特別害怕,然後因為我也面臨著結婚,面臨著和女朋友的這種交往,然後我就覺得有必要查查清楚,不要害人。
記者:這個時候離第一次檢查……
黎家明:已經過了有三四個月吧。
黎家明再次到醫院檢測,但醫生說檢測結果不確定,要復檢,三天後再來取結果。
黎家明:當時我一句話都沒敢說,因為周邊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病人,就是立刻跑出去了,然後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了。
記者:這三天你是怎麼過的?
黎家明:那三天的日子,沒辦法過。我基本上會一天……喝點水,什麼東西都不會吃的,然後不可能有入眠的那種狀況,睡覺的狀況,那時候最大的感覺就是對不起父母。
記者:你想到的不是自己,先是父母。為什麼呢?
黎家明:因為覺得父母一直以我為驕傲,然後他們年紀也慢慢大了,作為一個兒子,應該盡孝道的時候了,因為這個就可能徹底毀掉;還有另外一層因素,就是因為當時那種狀況,整個社會上面的,人們對於一個HIV感染者是什麼樣的一種態度,他們對他的家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而這些,都會毀掉我父母一生的清譽,覺得特別對不起他們。
在焦慮中等待了三天之後,黎家明拿到了檢測報告。
記者:你拿到那個單子的時候,你看見上面寫著什麼?
黎家明:寫的是“HIV(+)”,“+”就是陽性的意思,天暈地旋以後,會問到那個醫生,說你們有沒有可能搞錯?他給我的回答是,我們用了三種方法幫你做的,是絕對不會錯的。然後我就覺得:完了!當時的感覺,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我的人生到此結束,所有的未來不復存在。嚎啕大哭,還用拳頭砸牆、砸醫生的桌子。這時候,就是讓我至今都記憶深刻的就是那個醫生,小小的一個醫生走過來,他拍拍我的肩膀,當時我就閃了,甚至覺得那樣都會傳染他的那種感覺,可能就是完全來自於心理上。最後我要走的時候,他們要跟我握手,我拒絕了,然後我就走了。走出去的時候,記得那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雨,很冷很冷……
摘錄《最後的宣戰》:我找到了那個讓我後悔一生的地方,依然顧客盈門。我按捺著心中的悲切和仇恨,裝著若無其事打聽那個黑黑的年輕女子,小姐們告訴我她已經走了。她們放肆地嬉笑,刺耳極了。
記者:你能確定就是那次你感染的嗎?
黎家明:今生只有這一次。
二、“死亡令人恐懼,更可怕的是難以面對親人”
2001年年初,黎家明拿到了HIV抗體呈陽性的確證報告,他成了一名HIV病毒攜帶者。隨著春節一天天的臨近,周圍的節日氣氛更讓黎家明感到孤獨和無助。
記者:我想這麼大的一種痛苦壓下來的時候,人可能會想找一些傾訴的對像。
黎家明:查出來以後,差不多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直是自己去承受的,當時的一個感覺就是我必須讓周圍所有人都不知道,不能讓任何人知道,然後就是不管再怎麼樣,都要自己一個人去面對,不能告訴任何人。
記者;客觀現實是你不能告訴任何人,但是在心裡你最想告訴誰?
黎家明:最想告訴媽媽。我的母親特別愛我,以我為驕傲,她可能最大的缺點就是對我寄予的希望太大了,小的時候也罷——還是在生活中遇到,或者是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都是爸爸媽媽給我支持的,我特別希望他們能夠知道,我知道他們會原諒我,不會因為這件事情,不認我這個兒子,還會救我,可是我覺得不能告訴他們。
摘錄《最後的宣戰》: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這種疾病的可怕,100%的死亡率讓人絕望,但最可怕的是:你無法向你周圍的人坦白你的病情,甚至你的親人和朋友。
黎家明:大家都歡天喜地的,所有的祝福裡面,都有“全家平安健康”這些詞。這些聽到以後會覺得,突然這些東西對我來講都沒有意義了,任何東西都會刺激我,然後生活中的包括看電視、報紙,所有東西都是和生命相關的,沒有一件事情跟生命不相關的,我們所說的未來,有什麼好的事業,然後讓自己有成就感,然後讓父母能夠過一個幸福的晚年,這些東西突然因為自己得了這個病,這些東西都不能夠去想了。
記者:可是生活中處處人們都在談論著未來,那麼你生活在這麼一個空間裡面,你怎麼生活下去呢?
黎家明:在白天的時候,我必須要表現得跟正常人一樣,不能讓別人懷疑我。在晚上的時候,睡著的時候,噩夢連連。那種噩夢,開始出現是有彩色的,從來沒有過的。
記者:經常在夢裡出現的都是些什麼呢?
黎家明:很陰森恐怖的,那些色彩組合的那種圖像會形成一個漩渦,一直把我往裡面拉,有的時候會有一道很耀眼的、那種白的那種光束,就是以很高的速度撞過來,我會回過頭來看,身後就是有一個漏洞,這個光是通過去的,很恐怖。我不知道我怎麼描述這些夢,但是會讓你,醒來的時候覺得特別窒息,不能呼吸。
摘錄《最後的宣戰》:病魔開始發威了,它首先扭曲的是我的心靈:憎恨,對自己強烈的憎恨,不斷激起自我毀滅的衝動。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你有沒有想到過自殺?
黎家明:想過。你自己的未來就是會很快結束,你的明天你的生命都會很快地結束掉,那麼首先是絕望,然後是那種悔恨、懊惱、不甘心、憤怒,又想到了當時,那種情景歷歷在目——如果那天晚上我不跟他去就好了,如果那天晚上我去了以後,不跟她做那件事情就好了,任何一個細節只要我打住,我都來得及救自己一條命。一想到這所有的這些細節,那種後悔,非常非常後悔,當這些所有的情緒凝聚到一定的時候,你必然會考慮到,覺得:我不承受的時候是最快樂的。
記者: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害怕嗎?
黎家明:我當然害怕了。這樣就有可能讓我的父母會知道,然後還有可能讓我到下面一個單位,到任何其它的單位裡面去工作的時候都會被別人指著,說他是一個艾滋病感染者。誰還敢聘用我?!
黎家明小心翼翼地保守著秘密,在工作中,他使用自己真實的姓名,但需要檢測和治病時,他又會使用很多個不同的假名,在不同的醫院,到不同的城市求醫問藥。
記者:那對你來說,你一個人卻要過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是為人所知的,一種是隱秘的。我想知道你每天帶著你的真名回家,到家就變成黎家明的時候那種心情是什麼樣的?
黎家明:其實這種生活一點都不好,特別難受,讓自己好像精神分裂一樣。真的,門一關的時候,我就覺得,就會有那種很深切的那種孤獨的感覺,這種孤獨的感覺來自於HIV病毒,然後這種時候就會考慮很多自己的事情,怎麼用藥、檢測結果,包括還有哪些事情要去做的,而這時候如果來了一個電話,這個電話……
記者:白天工作的?
黎家明:是一個健康的朋友打過來的電話,我就會要有一個緩神的過程,要把它緩過來,特別不容易,要調整過來,要馬上調整過來,然後早上去上班的時候都會特別精神飽滿。剛剛離開家門那幾步可能是自己要強給自己,就是強作歡顏或者怎麼樣,但是再往下走,我就覺得越離公司近,我就越像一個健康的人,然後在工作中我會全心地去投入在工作中。
就在黎家明逐漸適應這種雙重身份時,一份未曾期待的感情出現在了他面前。在公司裡,他和一位年輕的女同事開始了交往。
黎家明:她一開始中午還幫我打飯,讓我陪她一起看看電影什麼的,一開始覺得這挺正常的,蠻好的。
摘錄《最後的宣戰》:這是我生病以來第一次進電影院。電影很優美,很憂傷,透出愛情原有的苦澀和人生原有的無奈。她注意到我不開心,就給我說笑話。她是那種善良,可愛的女孩子。那一天晚上,我很快樂。
記者:你喜歡這個姑娘嗎?
黎家明:一開始我就特別享受,就是有這種健康的、完全正常的這種情感上的交流,很喜歡;特別是兩個人在一起的那些時間,我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是病人,很好了。每次跟她分手回來的時候吧,又特別難受,因為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會覺得對不起她,因為我隱瞞了她,沒告訴她任何事情。可是如果她再約我的話,我又舍不得不去。
摘錄《最後的宣戰》:我不知道怎麼樣用文字描述那時痛苦而矛盾的心態,我知道我不說,沒有人會知道這一切,一切會很平靜,所有的壓力和痛苦都會沒有了。我是多麼渴望那種平靜而快樂的生活。但我反復問自己:如果隱瞞自己和她開始感情,還是真正的愛情嗎?麻木地滿足自己的私心,我真地可以快樂嗎?我真地可以忘記自己是一個病人嗎?
記者:你想過告訴她你的狀況嗎?
黎家明:想過,想過。但是覺得不可行。
記者:你覺得這樣對她負責嗎?
黎家明:因為沒有到那種情感上很深的程度,再有一條是——其實還是恐懼:她查我的(上網)聊天記錄,就是查我的歷史記錄,而我的歷史記錄裡面有很多是訪問艾滋病那些站點的,特別特別害怕。
記者:你不敢告訴她?
黎家明:不敢,小姑娘家一下承受不了,她會先害怕,她會跟她家裡人說,或者是跟周邊的同事說,我想那就完蛋了。
記者: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說“愛情可以戰勝一切”,這句話在你身上不適用嗎?
黎家明:說老實話,那時候很矛盾,也想什麼都不跟她說,就繼續發展下去,然後就結婚,什麼都不管,照生孩子——我想過——就徹底當自己根本就沒那麼一回事。
記者:是什麼阻止了你這樣做?
黎家明:應該是良心吧,因為那樣真的是謀殺了。
摘錄《最後的宣戰》:當我把一切都想清楚的時候,我約了她出來。我認真對她說:我有女朋友。我不看她,一口氣說完。我害怕看見她單純的眼神。一個星期以後,我在另外一個城市找到了工作。上車前我給她的尋呼留言:我走了,祝你找到真愛。車窗外的景色,讓我覺得時光飛逝如電,我舍不得走,舍不得這麼快就走。
三、“讓我的文字讓更多人避免這場災難吧”
黎家明又一次選擇了離開,他帶著自己的秘密和日益衰弱的身體,不斷尋找屬於他的那一份寧靜。
記者:你現在跟你父母還有聯系嗎?
黎家明:有,都很正常。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不給他們機會發現我是一個病人。
記者:給你的父母打電話的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
黎家明:特別特別難受,真的是你們想像不到的,有的時候我們……有的時候我們在通電話完全談的是非常快樂的事情,有關未來的、有關這個家庭的這些事情的時候,那種語調語氣是非常快樂的,可是很有可能是,我拿著電話這一邊,眼淚就會劈裡啪啦往下流的。其實有的越快樂的題目、越有關未來的題目,我這種傷感、悲傷、絕望會越重,很難很難的。開始打電話都要練習的:媽,你好。就這麼簡簡單單一句話,有的時候練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哭出來,自己先哭出來,一定要我把語音語調,調到確實讓他們放鬆了,讓他們根本聽不出來為止,我才敢撥他們的電話。
記者:你和你的父母在電話裡都交流一些什麼內容?
黎家明:只有一個字:好。我工作好,我身體好,我學習好,我交朋友好,我生活環境好,什麼都好。
在家人的眼裡,黎家明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在周圍人們的眼裡,黎家明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只有在網絡世界裡,黎家明才會以一個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出現,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真實的故事。
黎家明:當時第一個目的,非常強烈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我想找到跟我一樣的人,找病友。
記者:因為你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知音?
黎家明:我覺得肯定沒有。作為我來說,怎麼去找?
在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裡,黎家明找到了和他一樣的病友,他們相互交流醫療信息,相互傾訴、相互鼓勵。黎家明這個名字,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一些聊天室、留言板和網絡論壇上。
記者:你為什麼給自己在網絡上起名叫黎家明?
黎家明:其實離開家的那些日子到現在為止,特別想家,那種家的那種溫暖就特別向往,總是希望明天的日子好一點,能夠有黎明,衝破黑暗的黎明,所以當時名字就這麼想的。
黎家明在網上寫下越來越多的文字,他發現,網路已經成為他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病友向黎家明推薦了一個叫“榕樹下”的文學網站,於是,他和這個網站的一位編輯飛樂取得了聯系。
黎家明:把我的真實的情況跟她說了,我說:我寫了一些文字,你看你們這邊能不能發?她說:那你先給我看一下吧。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通電話。我就發現她是一個特別平和善良的人,一個值得我信任的一個姑娘,我的感覺是她一直沒有把我看成一個病人,起碼在精神的層面上面她很尊重我,也特別能夠理解。你想當時我一個人在這邊,然後又是在那種狀況下,忽然覺得有一個人可以理解,而且願意幫助我,是會很滿足也很快樂的,後來我們就約了時間地點就見面了,然後她也一直鼓勵我。我印像最深刻的時候,是我們分手的時候,她說:我們擁抱一下吧。其實我是拒絕的,但是我來不及拒絕。我說不,都還來不及說,她就主動擁抱了我一下,那一刻讓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覺得特別深刻。
2001年7月,黎家明開始在網上連載他的手記。“榕樹下”網站不僅為他開辟了專欄,還幫助他建立了個人主頁。很快,黎家明和他的手記引起了關注,一場關於道德、真假、利益的爭論也隨之而來。
記者:你讓別人知道你的得病渠道之後,你都收到了一些什麼樣的反應?
黎家明:首先在媒體,包括報紙、包括網絡,引起的是一場道德大討論。
記者:有人指責你嗎?
黎家明;有。還有人專門建立一個網站,叫“剝黎家明的皮”。指責的聲音一直沒有停過,到今天為止。
記者:為什麼你還要不住地寫,不住地說呢?
黎家明:其實最大的一點就是,心裡覺得這種狀況太苦了,非常難受,不想別人跟我一樣。而像我這樣的人,在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絕不是一個兩個,而他們可能跟毒品、跟母嬰感染接觸的機會相對來說要少一點。而最多、最可能感染的機會就是像我這種高危的性行為。所以,我沒有隱瞞就直接寫出來。
記者:對你來說,有了“黎家明”這樣一個載體的話,會不會讓你的日子,過得稍微輕鬆一些?
黎家明:會,一開始我沒有體會到,也沒有這種想法,但後來我發現了,特別是受到一些非常能夠理解和支持的朋友的鼓勵和安慰的時候,在我自己一個人最孤獨的時候,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個精神支柱。它會讓我覺得還有人在關心我,還有人覺得我在做一件很意義的事情,因為這個疾病我還能夠為社會做一點什麼事情,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是有價值的。
記者:在一個虛幻的網絡社會裡面你有朋友,那麼在現實的社會裡面,你有朋友嗎?
黎家明:有。像我現在這些朋友裡面就是有以下幾種,比如說醫生、護士,醫護人員他們對我很關心,很好,根本就沒有歧視,會跟我一起吃飯,跟我一起去聊聊天或者散散步這樣,很正常地像朋友一樣;還有一種就是我的病友,他跟我在完全一樣的生命狀況下面,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沒有任何問題,會成為很好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交這樣的朋友比網絡上要困難得很多很多,從這點上面來說,網絡給了我很多。而如果我在現實生活中,像網絡那樣做到那麼坦白,那麼真實地去面對大家的話,我覺得我不可能獲得這些。
摘錄《最後的宣戰》:《最後的宣戰》不是死亡日記,我沒有時間矯情,更不企求憐憫,這是求生的最後吶喊和對艾滋病魔最後的宣戰。目前正在我的身體裡瘋狂復制的病毒,無論它多麼邪惡和詭秘,它必將葬身在我年輕的身體裡。我堅信,苦難也許會因為感悟和感動而給我一份提前來到的幸福和寧靜。
黎家明:生病以後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包括自己對未來的打算,還有一些夢想,還有一些健康人可以做的事情,但是我想說的就是生病以後,我也得到了很多東西。過去在梅雨季節裡面,房間裡面有股怪怪的味道,衣服上面都會很難聞,心情都會很糟糕;可是現在有的時候,通過窗外看見窗外的樹啊、花啊、草的時候,覺得它們特別綠。從來沒有覺得過,就是在梅雨季節,還有一種生命這麼旺盛,而且這種綠,會讓自己心裡面特別平靜,很干淨。那種感覺,像這些點點滴滴的這種小感受,在我生病以前,在我這個年紀,根本都沒有想過,我想這些可能就是HIV病毒,或者說是艾滋病給了我很多的東西。我有兩個病友這麼說的:生命中有各種各樣的機遇,對於我們而言,HIV病毒可能就是一種機遇。我想,他的意思可能就是和我現在的心情差不多:通過這種疾病,通過這種狀況可以感受過去沒法感受的生活的美好,也可以讓自己在很短的時間能夠濃縮地去吸收生活的那些東西。
記者:不管怎麼樣,雖然我們今天采訪,你始終處在陰影中,但是我還是要感謝你,感謝你勇敢地談出自己心中的一切,談出你這兩年以來的心路歷程,談出你的痛苦和你的悲傷,非常感謝。我希望有一天,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能夠在陽光底下,你接受我的采訪。
黎家明:我也希望有這一天。
黎家明在書裡寫道:我已經用生命付出了代價,如果能用公開我一條命的悲哀,換回某一個年輕的、鮮活的生命,那我做的就是值得的。讓我的文字讓更多人避免這場災難吧。
結束語:黎家明的美好生活,毀於他的一次錯誤,一次道德和法律都不允許的錯誤,他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痛定思痛之後,但願黎家明的故事能使更多的人遠離高危行為,遠離艾滋病,做到自尊、自愛、自強。
延伸閱讀:
文章轉載自【點我】
留言列表